首页 > 政务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建设项目

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县级作业设计审批办法

南阳市林业局 https://nyslyj.nanyang.gov.cn 发布日期:2010-02-23 来源:

为了规范退耕还林工程县级作业设计的审批工作,确保县级作业设计符合《退耕还林条例》要求,实现以生态效益为中心,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标,根据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审批权限
退耕还林工程县级作业设计,由所在省辖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审批。
二、审批材料
各县(市、区)的送审报批材料包括:
1、县级年度作业设计说明书;
2、作业设计图;
3、作业设计附表;
4、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报批请示。附县级人民政府审核意见,县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审定会纪要。
三、审批程序
(一)退耕还林工程县级作业设计在施工前一个月完成。县级退耕还林领导小组要以会议形式组织审定,在充分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修改完善后,报请县级人民政府审核。
(二)省辖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县级作业设计文件后,应及时组织省、市、县有关专家,对县级作业设计进行评审。
(三)省辖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评审专家的意见,在评审会后15个工作日内对退耕还林县级作业设计文件进行批复。
四、审定会组织及工作步骤
(一)退耕还林工程县级作业设计审定委员会由熟悉退耕还林工作的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和省市两级工程主要管理人员5-7人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
(二)审定工作步骤
1、工程县应提前将作业设计文件交审定委员会确定的主审人员审查;
2、主审人员根据审定要求,对设计文件提出书面审查意见,然后提请召开审定会;
3、审定会由审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主持;
4、设计文件编制单位负责人介绍情况;
5、主审人员提出初审意见,其他成员发表意见,形成专家审定意见;
6、根据专家审定意见,审批单位确定审批意见。详见附表。
五、设计文件备案
省辖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全市县级作业设计批复后一周内,应将批复文件和县(市、区)作业设计材料(一套)送省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备案。
六、设计文件变更
县级作业设计一经批准,施工单位应认真按设计施工。施工中,若退耕还林地块和造林树种等主要内容确需更改,实施工程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以书面形式将变更设计的理由、变更的内容和变更后的完整设计材料报原审批部门,待批准后方可按变更的设计施工。
省辖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将变更后的设计材料送省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
七、退耕还林工程县级作业设计审定要点
(一)作业设计审定参考依据
1、《退耕还林条例》;
2、国务院〔2000〕24号和〔2002〕10号文件;
3、《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4、《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的通知》;
5、《国家林业局关于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6、《河南省年度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
7、《河南省立地分类与造林典型设计》。
(二)作业设计说明书审查的内容与标准
1、前言。应简述作业设计的依据、组织领导情况、任务和要求、工作经过、完成的方法和工作量、提交的成果材料等。
2、基本情况。应分别叙述全县(市、区)和工程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土地利用情况、林业生产情况、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其中工程区基本情况应与附表一吻合。
3、工程区的范围与布局。一是突出重点,优先安排陡坡耕地、严重泛风沙耕地及生态地位重要的地方,并相对集中,按流域连片治理;二是退耕土地必须符合退耕还林政策的规定;三是设计的退耕还林面积要与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相一致。
4、技术设计。树种设计要符合适地适树原则。林种设计要确保退耕地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生态林面积都不得低于80%。技术措施设计:造林密度不得低于《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县级作业设计编制技术细则》中规定的下限,同时看混交方式与混交比例(根据各树种的比例乘以规定密度来确定各树种的株数的下限)、整地方式、造林方法、栽植时间及技术要求、幼林抚育、整地图式、造林图式等内容是否齐全。
5、其他设计
(1)种苗设计:包括种苗来源、采购方式、需苗(种)量等,苗木规格必须符合国家Ⅰ、Ⅱ级苗的标准。
(2)防火设计:火源容易侵入和蔓延的地带,要有防火线或防火林带设计。主防火线宽15-30米,副防火线宽10-12米。生物防火林带宽15-30米。
(3)附属工程设计:包括林道、管护、水利配套设施等。
6、科技支撑设计
以下科技示范点设计每县至少有一种。
(1)抗旱造林技术应用示范设计:在半干旱区,选用节水、集水整地技术和ABT生根粉、GGR绿色植物生长促进剂、SAP抗旱保水剂等技术,以及截干造林、覆盖保墒(如地膜、石块、草等覆盖)等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综合应用,以达到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作业设计中,每县需建1-2个示范基地,每个基地不少于500亩。
(2)风沙化土地治理示范设计:结合我省沙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类型区抗旱、抗碱、抗病虫害的造林树种和造林技术进行示范应用。每个沙区工程县建2-3个基地,每个基地不少于500亩。
(3)高效生态经济林示范设计: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优良的生态经济林品种,采取科学整地、合理间作、地表覆盖、水肥滴灌等措施,达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示范效果。每个工程县建1-2个示范基地,每个基地不少于500亩。
7、施工组织。重点审查施工作业的顺序、时间安排是否符合实际;劳力、物资、设备的调配与安排是否合理;施工的计划、资金、技术、档案等管理是否符合国家要求。
8、工作量与用工量。抚育用工按各小班抚育的总次数测算。重点审查工作量和用工量预算是否合理,有无缺漏项。
9、投资预算。生态林按8年,经济林按5年预算。抚育投资按各小班抚育的总次数测算。
按照营造林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其他投资等项目据实计算总投资,并分别计算国家投资、地方自筹和个人投资的数量。
(1)营造林投资
分别种苗、造林施工、抚育管护等费用,计算出中央、县级财政、个人自筹的数量。
(2)基础设施投资
分材料和施工费用,计算出县级财政、个人自筹的数量。
(3)其它投资
国家补助:现金补助、粮食折资;工程管理费按每亩3-5元预算由县级财政解决;粮食调运费0.1元/斤由县级财政解决。
10、效益分析。主要看各种效益测算是否合理。
(1)生态效益包括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防止干热风等;
(2)社会效益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等;
(3)经济效益包括国家补助农民的粮款和将来的林果收入等。
(四)附表审查内容与标准
各类统计表的审查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符合要求;二是表格统计无误;三是纵横相平;四是无缺漏项;五是保留一位小数。各表具体要求如下:
附表1(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以县为单位,统计到乡(镇、场)。
附表2(林业用地情况调查统计表):以县为单位,统计到乡(镇、场)。
附表3(耕地情况调查表):以县为单位,统计到乡(镇、场)。
附表4(营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以县为单位,按乡(镇、场)、村(林班)、小班、农户顺序填写。
附表5(各树种面积统计表):以县为单位,统计到乡(镇、场)。
附表6(营造林作业设计汇总表):以县为单位,按乡(镇、场)统计到村(林班)。
附表7(分树种种苗供需平衡表):以县为单位,按树种统计,苗圃包括国有、集体、个人等。
附表8(基础设施设计汇总表):以县为单位,统计到乡(镇、场)。
附表9(国家补助测算一览表):以县为单位,按乡(镇、场)、村(林班)统计到村。
附表10(投资测算汇总表):以县为单位,按乡(镇、场)统计到行政村(林班)。
(五)作业设计图审查内容与标准
1、作业设计图
以乡(镇、场)为单位,按原林业部《林业地图图式》的要求编绘作业设计图,比例尺以方便施工为原则,一般为1 :25000-1 :10000,不得小于1 :25000。标记内容包括:图题、图例、地形图幅号等图件,县、乡(镇、场)、村(林班)、小班等界线、小班注记、林道、防火线、水利设施等。小班用水彩着色,退耕地还林小班着浅绿色,荒山荒地造林小班着浅红色。颜色深浅应以能显示图面内容为原则。
小班(细班)注记格式:
小班号—小班面积
———————————————
造林年份—造林地类别—造林树种

注记要求:造林地类别用英文字母表示,退耕地用G表示,荒山荒地用H表示。造林树种按学名直接写简化名称,如马尾松简称“马”,但要在图例中注明;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