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苗圃场是河南省88个国有重点苗圃之一,也是南阳市重要的苗木繁育基地。近年来,该苗圃场立足林业用苗需求,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场年产优良种子2000公斤,良种穗条60万条,繁育优良苗木120万株,形成了集中连片、功能分区科学、种植规模集约、市场目标明确的发展格局,带动镇平县及其周边苗木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立足主业增绿。发挥人才、技术、资源优势,瞄准林业生态用苗需求,大力发展林地适生、造林效果好、成林后经济效益高的苗木,重点培育了辛夷、木瓜、柳树、侧柏、五角枫、元宝枫、核桃等,助力造林绿化。与南阳天润物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式育苗,培育山桐子苗木200万株,营造国储林2万亩,为荒山造林等提供优质壮苗。利用国家木兰良种基地优势,培育木兰科玉兰、常绿观赏乔木、花灌木等苗木花卉,规划建设木兰良种引种区、采穗区、示范区、种质资源收集圃、良种苗木繁育圃,采取4×4米株行距,高标准定植米径6-10cm各类玉兰、含笑1.7万余棵。此外,在木兰良种基地套种繁育元宝枫、园香木瓜、豫新柳、辛夷、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造林和园林绿化用苗,满足全县平原及乡村绿化用苗需求。
(二)科学育苗兴产。在科研合作上,与河南农业大学、上海植物园、西安植物研究所、河南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深度合作,积极开展木兰科等树种引种驯化、新品种引种繁育、品种嫁接改良,选育出‘粉荷星花玉兰’‘宛紫望春玉兰’省级良种,玉兰嫁接成活率保持在95%以上。在技术措施上,组织实施土壤消毒、营养钵育苗、超短截插穗、药物处理插穗、土壤药物混配处理、搭小拱棚与遮阴网相结合等措施,采取原地断根、移植截根、输营养液等方法,着力破解夏秋季苗木移植难题、红叶石楠夏季扦插技术难关,提高了苗木质量和产品价值;同时,加强技术服务,做好信息咨询,指导周边企业、林农培育优质苗木,助推苗圃与林农共富双赢。在生产经营上,严把“六关”(灌溉关、中耕除草关、追肥关、修剪抹芽关、嫁接关、病虫防治关),确保田间和道路无杂草,苗木长势好,出圃率高,繁育的红、黄、白、紫二乔玉兰和深山含笑、乐昌含笑、拟单性木兰等品种,当年嫁接苗长势达3米左右、粗度2.5公分,出圃率90%以上,同比市场价高出30%以上。
(三)示范引领富民。建立示范基地,大力实施中药材种植试验、品种选育及推广,重点发展市场紧俏的辛夷、杜仲等中药材,在高丘镇姚片河村建成杜仲园1000亩,在高丘镇周盘村、二龙乡三潭村打造辛夷谷2000亩;开展射干、麦冬、黄芩、柴胡、连翘、黄精等道地品种育苗试验,其中射干、黄芩出苗率90%以上,面积已扩繁300亩。实施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林地及林下空间套种花灌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周边林农就业300人,实现人均年收入1万余元,助力生态惠农富民。在定植的木兰良种基地套种常青绿化灌木10余种,培育南阳市场短缺的红花继木球、红叶石楠球、金森女贞球、大叶栀子球、龟甲冬青球等花灌木10万余株,冠径达1米以上,苗木长势良好,市场俏销。积极探索林下种植模式,开展林下中药材套种,选育出适合镇平北部山区林下大面积套种的射干、麦冬、黄芩、柴胡、连翘、黄精等10多个品种、500万株,并在赵湾水库国储林项目区高标准栽植500亩,带动群众种植中药材2000余亩,每亩增收5000多元,实现年销售3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