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科院立足科研主阵地,认真落实科技服务集体林改行动实施方案,发挥科研优势,面向林农需求,推深做实林改工作,助力林业高质量发展。
(一)做好科研硬功,用心服务林农。一是加强科研合作。成立创新联盟,签订战略协议,强化科研攻关,与中国林科院共同开展“楸树和闽楠等乡土珍贵树种育种体系创新与应用”研究,建立“中部地区楸树育种和培育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与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开展优秀景观月季品种筛选、培育及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研究;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开展环南阳盆地野生蔷薇属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提高林业科研水平,为南阳产业发展增势赋能。二是开展技能培训。举办“南阳月季学苑大讲堂”,邀请北京林业大学罗乐教授团队、河南农业大学王政教授团队、上海李海根老师等国内月季领域知名专家,对月季企业、科研人员开展月季蔷薇砧木培育、月季育种等知识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月季育苗迭代更新;目前,创新培育的南阳造型月季、根艺盆景月季、棒棒糖月季、树状月季畅销全国,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技术服务。市林科院组织10名科技特派员组建花卉苗木科技服务团,一对一服务南阳月季集团、南阳月季繁育场、卧龙区宛北月季种植合作社等10家月季企业,指导蔷薇砧木和树状月季产品培育,组织开展月季花后修剪、受灾管护、土壤培墒、砧木培育、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等,并赠送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针对生产薄弱环节,开展技术服务60余次,实地讲解9场次,培训花农380余人次。利用林草科技活动周、科技夜市等平台开展科普宣传,讲解科技政策,普及种养知识,免费发放宣传手册750份、盆栽月季1000盆、生长调节剂300袋,及时关注林农诉求,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二)聚焦重点产业,助力兴花富农。一是优化布局。认真落实南阳市月季产业倍增计划二十条措施,指导月季企业充分挖掘丘陵山地等宜林区域潜力,拓展种植面积,发展月季产业。目前已构建以卧龙区月季产业带为引领,内乡县、方城县、宛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4个县区为特色集群,9家龙头企业为重点,N家小型月季企业和种植大户为支撑的“1+4+9+N”产业布局。全市月季种植面积达15.5万亩,综合产值35亿元,全市超过15万人从事月季生产,月季种植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月季苗木繁育基地。二是强化保障。通过联合科研攻关、月季新品种测试等措施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广应用月季标准和先进生产栽培管理技术,建设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月季生产基地,打造全国月季产业发展示范样板,已培育南阳月季基地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宛北月季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协调金融机构开发“月季贷”“月季保”等金融产品,有效解决企业及种植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南阳大型银行累计发放贷款超20亿元,惠及800余户。三是深化加工。积极培育玫瑰深加工企业,指导建立玫瑰深加工创业园,开发以玫瑰为原料的食品、精油、化妆品等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目前已发展南阳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南阳三色鸽食品有限公司等深加工企业6家,开发出玫瑰精油、纯露、玫瑰鲜花饼等6大类20多个产品,年产值1.23亿元。
(三)实施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动能。以项目实施为契机,助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推动更多科技项目服务林农。在特色农业方面,依托省林科院,实施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木专项月季专题项目,建立示范培育基地6个、面积500亩,辐射带动20家企业,推广优良品种20个、月季标准5项;开展河南省树状月季培育标准化示范项目,推进新型砧木标准化育苗。在科技兴林方面,组织实施“河南省困难地造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项目、“环保月季品种筛选、种质创制与评价应用”等科技兴林项目,加快科技长入林业步伐。在创新育种方面,建立月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开展月季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监测评价及创新利用,目前已收集野生蔷薇、古代月季、现代月季、玫瑰4200份,培育杂交子代9540余个,选育优良子代38个;申报月季新品种12个,选育河南省地方良种7个。开展航天辐射诱变月季种质创制与育种应用工作,丰富月季育种方法,扩繁诱变母株枝条,提高杂交育种效率,创制抗逆性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促进月季产业高质高效发展。